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徐医门户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科建设 > 正文 >

文章正文

细胞生物学学科简介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26日 15:04     点击:158


1.学科点历史回顾

        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细胞生物学学科2010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作为生物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培养细胞生物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细胞生物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于2015年由生物学教研室变更成立,下辖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室)是市级和校级重点实验室。

2.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了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1. 新生儿脑白质损伤的分子机制; 2. 癫痫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药物治疗 3. 肝纤维化治疗药物筛选、药靶寻找及药理机制。

2.1新生儿脑白质损伤的分子机制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脑白质对围产期缺氧/缺血或炎症/感染尤为敏感,容易发生以脑白质损伤为主的病变。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WMI)包括以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局灶性坏死为主的囊性和非囊性弥漫性脑白质损伤为主要形式,我国近年来极低体重新生儿中出生率为4.75%-8.1%,其中50%伴有弥漫性PWMI,PWMI一旦发病,其疾病受累时间长,致残率极高,且至今尚无有效疗法,为患者自身、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PWMI被WHO指定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研究认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分化与成髓鞘障碍是PWMI治疗的主要障碍,明确PWMI后抑制OPC分化的机制,尤其是多细胞、多靶点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可为PWMI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本方向的研究从OPC分化抑制解除及髓鞘形成的局部微环境改善出发,关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探讨PWMI后的“少突-血管单元”的改变及其对髓鞘形成的影响和机制,寻找抑制OPC分化的靶点,并筛选小分子化合物,以期解除靶点对髓鞘形成的抑制。

2.2.癫痫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药物治疗 

         癫痫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严重的残疾和死亡问题。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AMPA型谷氨酸受体(AMPAR)调控与癫痫相关脑区突触的快速激活,AMPAR激活诱发癫痫患者神经元异常放电及癫痫发作,改善认知功能。谷氨酸受体亚单位抗体(GluR3B Ab)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抗神经元自身抗体,研究报道,部分癫痫患者脑内GluR3B Ab水平增加, GluR3B Ab特异性与AMPAR的GluR3亚基结合,诱导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参与癫痫病理。此外,AMPAR中GluR2亚基阻止钙离子通透的作用,其相对含量决定了AMPA受体的功能特异性。在多种神经性损伤或者退行性疾病中,GluR2亚基表达下调,钙离子内流增加,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癫痫的兴奋性传播。生理状态下AMPAR调控OPC增殖、迁移和分化,但癫痫状态下,AMPAR活化对OPC的影响还不清楚。本方向主要围绕癫痫状态下AMPAR活化对与OPC存活和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开展研究,以期为癫痫的治疗寻找理想的药物靶点。

2.3. 肝纤维化治疗药物筛选、药靶寻找及药理机制

        我国目前肝炎患者约总人口的15%,其中肝硬化患者超过700万,然而至今仍无治愈肝硬化的药物,该病症会向肝癌和肝衰竭转化。肝纤维化是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过渡阶段,如能预防或减缓肝纤维化的发展与进程,这将能有效改善或治愈大多数慢性肝病,因此,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研究及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医学意义,也是众多药企关注的领域。本方向的研究围绕肝纤维化的防治进行药物筛选,针对所筛选药物进一步阐明其作用的靶点及药理机制。

3.学科带头人及团队介绍

          姚瑞芹,1975年9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学科带头人,细胞生物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卒中学会卒中基础与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自然基金项目及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主要围绕中枢白质损伤的机理及防治开展研究工作,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科技部重点项目1项。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25篇。获省高校及徐州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各1项;获批专利2项;现指导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3人。讲授《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课程,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与撰写英文教材1部,主持江苏省研究生教改课题1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7篇。

       学科现有成员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具有出国经历5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第三层次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团队。

4.学科科研情况

        近年来,本学科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省级教改课题3项,发表SCI收录文章80余篇,教学论文12篇,研究成果获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淮海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5.学科科研平台实力

        细胞生物学学科依托于徐州市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于1996年成立,所从属的生物学学科获得江苏省优势学科项目支持,近5年所在的课题组承担20余项省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实验室面积1800 m2,已建成配套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平台、细胞生物学实验平台以及形态学研究平台等基础平台,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此外,已与国外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医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院联合培养硕博士生,与国内海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等形成实质性的科研合作。

6.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本学科教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承担本科生《细胞生物学》、《生命科学概论》和《细胞工程》等课程的教学,还承担硕士研究生《神经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以及博士研究生《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0余人,承担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4项;与国内外著名学科和实验室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现有在读本学科博士生1人,在读本学科硕士生近10人。

7.学科社会服务

        学科坚持面向社会需求,建立了教学、科研、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改革和研究。突出科学研究为教学支撑和服务,创新科研思路,带动学科教学发展,此外,学科还和国际以及国内一些同行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为学校和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8.招生就业

         本学科招收生物学、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单位包括高校、医院、生物公司等,部分研究生进一步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博士深造。学生科研和实践操作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